胸痛中心建设解决方案

本方案依托电子病历、物联网及人工智能技术,构建覆盖院前急救、院中诊疗及院后康复的全流程智慧胸痛中心体系,通过飞救 E 信移动协同工作站实现跨机构实时数据共享与 AI 质控,整合急诊临床信息系统优化分诊与救治流程,并通过区域协同平台支持远程会诊与资源调度,旨在缩短 D2B 时间至国际标准,提升急性胸痛救治效率与质量,同时满足 HIMSS EMRAM 6 级对数据集成与闭环管理的要求
下载资源提取码下载
夸克网盘zMFN点击下载
声明:本站大部分下载资源收集于网络,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若您需要使用非免费的软件或服务,请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。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站长删除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
0

文档为胸痛中心 2.0 建设解决方案,围绕急性胸痛患者的快速诊断与救治,提出覆盖院前、院中、院后的全流程智慧化管理体系。以下为方案内容总结:

一、胸痛中心建设背景

政策与需求

中国每年约 350 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,急性心梗救治率不足 9%,D2B 时间(门球时间)远超国际标准(国内平均 132 分钟 vs 美国 60 分钟)。

国家推动胸痛中心认证,截至 2018 年已认证 408 家医院,核心目标为缩短急救时间、降低误诊率。

传统痛点

流程低效:纸质化记录导致数据易错、质控滞后,人工操作浪费资源。

信息孤岛:院前与院内系统脱节,跨机构协同困难,患者信息无法实时共享。

质控缺失:依赖事后分析,无法实现急救过程实时干预与持续改进。

二、核心解决方案

飞救 E 信(移动协同工作站)

以患者为中心建立动态群组,支持语音录入、视频沟通及 AI 质控提醒。

实现急救时间轴可视化,自动生成标准化病历并对接国家胸痛中心数据平台。

功能:支持院前急救全流程数据自动采集、多角色协同会诊、设备集成(如心电图机、监护仪)及双向转诊管理。

优势:

急诊临床信息管理系统

支持 “三区四级” 分诊,自动匹配救治优先级(如 STEMI 患者绕行急诊直达导管室)。

抢救室、留观室、诊疗区全流程电子化,医嘱、护理记录实时同步,减少人工差错。

流程优化:

质控与分析:提供时间节点统计、病种流程分析及工作量评估,支持自定义报表与数据挖掘。

胸痛个人康复管理

技术:12 导联心电背心结合 AI 分析 APP,实时监测心率、心电波形并预警异常。

应用:术后患者康复跟踪、生活方式干预及用药指导,降低复发风险。

三、拓展支持系统

智慧急救与应急救援平台

功能:整合区域急救资源(医院、救护车、血库),实时路况导航与资源调度。

技术:支持卫星通信、3G/4G 远程监护及音视频会诊,实现跨区域协同救治。

区域筛查随访管理系统

筛查:基于健康档案与高危因素评估,提供个性化筛查方案(如肺癌、脑卒中)。

随访:通过 APP 推送健康指导、用药提醒及运动处方,结合 AI 分析优化康复路径。

目录

    推荐应用

   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,我们将安排专业人员为您服务

    在线咨询